|
|
|
畢浩鈴 《思親 -『每逢佳節倍思親』》 美國
我父親 — 畢紹凔,字學海(1914-1980)生於廣東省花縣畢村(今是廣東省廣州市花城)。曾是廣州師範大學畢業生。大學畢業後,父親囘鄉教書、成家,生了我大姐。
此時,正當中國國土被日侵略,國難當頭,父親投筆從戎,投考黃埔軍校,可惜未能錄取。抗日熱血未泯,父親回鄉參加遊擊隊,並當了遊擊隊長。 直到1940,中國南方淪陷。水深火熱中,因祖父是畢村大地主,又恐父親因參加抗日而被日軍逼害,安排了父親離開家鄉。
父親從香港乘船到越南堤岸投靠已在堤岸新馬路(白鐵街市)當中醫多年的父親的親舅父。在堤岸,還有父親的大、小舅子,大、小姨。在越安定下後,就接了大媽和大姐來越相聚。大媽不幸因水土不服而過世,父親孤身撫養大姐。不久就遇上了母親。
母親,鄧氏,廣東花縣人。美麗高雅、多才多藝。她父母的掌上明珠,更是堤岸聖心女校高中生。 聼說還是綉花,特別是雙面綉,的高手。母親的藝品著作,我二舅還保存著。我深信,母親是很愛父親的。在社界分差的壓力,下嫁父親。 更爲畢家生下六男,再領養一男。母親相父教子,父親的嚴格、母親的慈愛,令我感激。
在堤岸為謀生,做了不同的行業。1959年在朋友介紹下,父親在邊和買了一家茶家,之後就合家在邊和定居下來。『永樂茶家』在父母苦心經營下逐漸生意蒸蒸日上。1960年左右,邊和華僑當時的四幫開始策劃籌款創建華文學校。父親就這樣,出錢出力,與邊和華僑同心協力創建了育德學校。他更是當時建校委員之一, 一直是育德學校的校董。學校的經費也靠熱心公益的董事們經濟上的支持。育德中學從而培育了一羣羣有知識、年輕有為的下一代。
我,畢浩鈴,也幸運的在育德學校教育裏認識了中國文化與知識。本以爲我們這一代能在越落地生根,可我們卻又因戰爭再要逃離家鄉,渡洋過海,在美國定居。這麽多年來,猶如父母那代,在異國他鄉,歏懇耕耘、落地生根、再建家園。生活雖已安定,我思親的意念 從未減少。
寫信給畢浩鈴,請按此。
Copyright © 2008-2018 www.ducducbienhoa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
| |